天乐
往事越经年,岁月催人老。回望曾经养育我成长的故乡净土,追寻那年那月先贤和拓荒者们的足迹,睹景思怀,一山一水总关情,任凭时空变换,那片湿地草原的旖旎风光,赋予我们人类的美丽富饶,一草一木都是难忘的风景。
——题记
我的故乡地处苏中范公堤西里下河水乡,位于东台与海安县域湿地草原的东部,一个老地名叫“湾港口”的地方。这里沟河纵横、港汊交错,古老的“西大河”水深河宽,曾是内河航运的“水上走廊”,也是泄洪入海的主要河道。到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“西大河”东面,历经世代拓荒垦殖,已然一派稻香荷艳、菱壮鱼肥的水乡田园风光。只有西面,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原始荒原,被当地人称之为“西荒田”。它沿着 “西大河”边,东部从湾港口向西绵延至仇湖荡,南部从马家舍向北伸展到新灶,是一片方园数十里的湿地草原。
“西荒田”与“西大河”相辅相成,血脉相连。“西荒田”为水乡涵养、净化水源,可谓是“水乡之肾”,而“西大河”又像“血管”一样,为水乡泄洪排涝,天设地造出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。那片水草肥**“西荒田”,既有着塞北草原的空寂和壮美,亦不失南方湿地草原的温润与妩媚,一年四季都能展现她的旖旎风光。
当春风吹过草原时,柔弱的小草突破冻土的压抑,争先恐后地冒出嫩芽,显露出不可遏制的野性和生机。先是朦朦胧胧的绿,渐渐地变得葱茏茂密,绿茵如地毯般覆盖住黑黝黝的土地。各种植物根连着根,竞相吸取沃土中的养分,高低错落层叠,沐浴着阳光、雨露,迅速向周遭蔓延滋长。嫩绿、青绿、翠绿、碧绿的植被色泽相互映衬,淡紫、浅黄、雪白、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点缀其间,清新自然,把草原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。站在湾港口大桥上,放眼望去,万顷碧波荡漾,如春潮滚滚,似浪花翻腾涌向天边,浩瀚无垠的绿海尽收眼底。
当你走进旭日初升、雾气飘渺的草原,顿感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,令人耳目一新。眼前没有农家早起的炊烟袅袅,只见草尖上的香露,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蒸腾,雾气迷漫扶摇直上蓝天,待薄雾渐退,偶尔,也许有幸看到眼前的天幕上,浮现出一座城来,依稀可见楼阁亭台俨然天上宫阙,行人、车马川流不息的奇观,当地老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现"海城"。那时候,出于童年的好奇心,我们又去向老师请教,崔老师就叫同学们看他做的实验。他在操场上摆了一只面盆,当中放了一块石头,叫大家围着面盆看着石头向后退,直到看不见石头停止,然后,他向面盒里缓慢加水,到了一定水位后,果然大家又看到石头了,使同学们一目了然, 所谓“海市蜃楼” ,只不过是草原湿地上的水蒸汔达到一定程度后,产生的幻境罢了。
